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暂关新闻站栏目行业聚焦铝材 > 正文

“轻量化”将成铝业腾飞契机――专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

2013-11-28         来源: 中国铝业网

中国铝业网】在低碳经济成为大势所趋的今日,铝的应用推广又多一重特殊意义,这一发现于19世纪的轻金属,对于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四两拨千斤”之力。
  
  我国铝产量已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的产量均占全球的40%左右,并且掌握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涌现了不少知名企业。但是铝行业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呈“中间大、两头小”状—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冶炼产能过剩,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短缺。
  
  铝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如何?在铝冶炼企业奋力走出困境的同时,铝加工企业如何把握发展良机?哪些企业在自主创新、高效经营方面树立了“榜样的力量”?铝业发展又将迎来哪些政策支持?我们就此专访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文献军。
  
  铝业现状:高端铝加工业不会重蹈产能过剩覆辙
  
  产能过剩、持续亏损、调控收紧……许多人都有一个笼统的印象—这几年铝行业日子不好过。不过,文献军对此表示,铝业近况不可一概而论,细分来看,铝冶炼企业确实比较困难,铝加工企业却发展势头良好。
  
  铝冶炼企业2012年产能利用率低于80%,虽然当年铝行业主营业务首次超过万亿元(达到10813.2亿元),但利润反而同比下降了22.6%,三成铝冶炼企业都亏损。文献军表示,今年这些企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的状况尚未实现太多改善。
  
  但是铝加工企业却逆势发展,实现了利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型龙头企业,因为产品附加值高,议价能力强,就像中国忠旺,凭借其领先于行业的高端产品核心竞争优势,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至人民币109.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13.5%至约人民币15.7亿元。
  
  随着国家遏制铝冶炼项目建设,以及铝加工业的前景被资本市场看好,铝加工项目近年来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2013年1~5月统计数据显示仍有165个项目在施工建设,铝压延加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1亿元,同比上升120.7%。在资本热衷于铝业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起:过热投资导致产能过剩,是铝冶炼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铝加工会否重蹈覆辙?
  
  文献军则认为:“如果说铝产品生产过剩,那是针对普通产品而言,高端产品永远是稀缺的,中国真正能在全球做出高端产品的企业还太少。”
  
  近期,包括中国忠旺、神户制钢等国内外铝业巨头,竞相在天津开工其大型铝加工项目,且目标市场多瞄准了汽车铝板。企业的热忱,也让外界产生“扎堆赶场”的担忧。
  
  文献军分析认为,天津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市场消化能力较强—天津各方面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链完备,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及新材料制造业生产商都集中在这里,企业从生产到销售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作为海港城市,在天津投资建厂,便于出口。
  
  此外,“企业投资前都做了充分的调研准备。比如中国忠旺,我了解的情况是他们聘请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用了将近两年时间进行详细调研,了解全球及中国市场的需求状况。”
  
  据了解,忠旺天津生产基地的铝板产品以中厚板为主,通过生产目前国内基本依靠进口的铝加工产品,凭借先进技术设备及本土优势从国际巨头的手里夺取市场—例如铝制中厚板,中国目前市场缺口巨大,每年进口量超过60万吨。汽车用铝板和易拉罐用的铝带也是国内稀缺产能,大量依靠进口。“铝罐现在中国的人均消费量只有美国的1/36,韩国日本的1/20,有些地方还用铁生产易拉罐。”
  
  文献军强调:“我们总在说产能过剩,这个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结构性过剩,低端产品卖不完,高端产品不够卖,这才是现实。”他对于忠旺在天津投资生产高端铝压延材的战略表示认同及看好。“如果设备先进、产品技术含量高,是不用愁市场的。我认为企业的这种投资,是前瞻性的战略投资,顺应了市场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