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访谈 > 正文

中瑞自贸协议“形实兼备”后戏可期

2013-07-09         来源: 上海商报

<![CDATA[]]>

上周六中国与瑞士正式签署自贸协议。历史往往具有巧合性,3年前李克强副总理访问瑞士,中瑞双方开启自贸谈判。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瑞士,中瑞双方签署结束自贸谈判谅解备忘录。据此,外界普遍预期,今年年底前双方或许能正式签署自贸协议。没想到,事隔仅一月余,双方就迎来了经贸合作里程碑式的“大喜”。

中外自贸协议签署得益于两个前提,一是中国入世在12年前已经搞定;二是中国必须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并为自贸协议签署国所承认。鉴于中国在瑞士之前,已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地区组织譬如东盟签署了自贸协议,这足以说明,中国在WTO框架下建立“市场经济国家”的努力,正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肯定。

瑞士国土只相当于4个浙江省,人口不足上海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既然此前中外自贸协议签署已大有斩获,闻中国与瑞士这样一个国家签署同类协议,难道值得我们以社评规格予以评论吗?这也许是诸多读者的一个疑问。

有舆论认为,对此予以浓墨重彩的评论,在于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首个自贸协议,也是中国同全球经济20强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议,它对欧元区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德、法、英等国家最终与我签署自贸协议有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认同这样的分析与预判,但我们的认识又远远超出上述认知。

尽管世界已呈扁平,经济已全球化,中外交往更属稀松平常,但多数中国人对瑞士的认知仍停留在精致的瑞士手表。然而,瑞士不为多数中国人所知的“基本面”是:瑞士是欧洲国家中把传统制造业与高科技作完美嫁接的典范国家之一。其现代机床、纺织机械、现代化工、生物医药、微电子和半导体、环保产业等,在全球皆有足够的技术引领地位。

瑞士很小但很富,去年中瑞贸易更是高达180亿瑞士法郎。时至今日,如果中国人还误以为瑞士对中国的意义仍停留在瑞士手表阶段,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是,中国每年从瑞士进口的商品中,瑞士手表最多只是个“配角”,大量的“瑞士制造”都是中国产业升级急需的工业制成品。

中瑞能较顺利地在短时间内签署自贸协议,说明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极强,而中瑞政治上较充分的互信则堪称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发展合作共赢关系的典范。由于中国高速发展,瑞士对中国的各类需求已超越了中国对瑞士的需求,至少双方需求已达致了一种结构性平衡。这是中瑞能顺利签署大体“互相平等”的自贸协议的外部保证。

与瑞士有贸易来往的沪上企业通常已知晓,瑞士这些年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后劲不足、发展停滞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一言以蔽之,今天的瑞士同样患有西方国家共同患有的“富贵病”——社会福利过高导致的发展资金不足。因而,瑞士非常渴望获取来自中国的多元投资为其摆脱停滞危机输血和“造血”,而中国也有趁机收购瑞士优质工业资产的强烈愿望。故而,中瑞合作除了外贸合作,亟待开拓的外经合作更具长远价值。

正因为这样,与已经签署的中外自贸协议不同,中瑞此番签署的自贸协议超越了一般的货物贸易范畴,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贸易便利化、非关税壁垒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随着中瑞自贸协议落地,双方金融对话机制旋即启动,若不出所料,人民币与瑞士法郎的对等结算支付,将成为中瑞经贸合作的又一突破口。此事一旦做成,对人民币国际化亦有正面推动价值。

由“点”而“线”,再由“线”而“面”,中外全方位经贸合作将以中瑞自贸协议为契机,继续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深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