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自贸协定意味着什么?
2013-05-2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5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伯尔尼与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并宣布建立金融对话机制,这标志着双方自2010年启动的自贸区谈判基本尘埃落定,离协定签署和批准实施仅一步之遥。
李克强当天在瑞士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演讲时指出,中瑞自贸协定成果丰富,是一个高水平、内容广泛的协定。中瑞自贸区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中瑞两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对深化中瑞合作是重大利好,对发展中欧关系是重大利好,对世界各国也会产生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年谈判:从风雪弥漫到开花结果
三年多前的2010年1月26日,瑞士伯尔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表示,将于当年2月举行第一次有关启动中瑞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的会议,争取尽快取得成果,并在年内正式启动谈判。
新华社当时的报道描述:“当天的伯尔尼,风雪弥漫,寒风凛冽。但中瑞双方加快推动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及谈判进程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犹如为寒冬带来阵阵暖意。”
三年多后的2013年5月24日,在历经九轮的艰苦谈判后,中瑞自贸谈判最终开花结果。
自贸协定:将促进双方经济增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张健认为,中瑞签署自贸协定,可以促进双方经济增长,也可以为双方消费者带来更便宜的产品。中国当下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通过跟瑞士高新技术、高端产业的合作,有助于中国的产业转型。而对于瑞士这样的小型经济体来说,中国庞大的市场将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在中国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业高度发达的瑞士将为探索中的中国金融改革带来借鉴。
中瑞样板 :释放自贸区谈判路线图信号
张健等专家认为,中瑞自贸区的即将建立,对于正在谈判的其他国家,包括正在研究签订自贸区的国家来说,推动作用明显。
据悉,由于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美国等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尚未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就在一个多月前,中国和冰岛签订自贸协定,这是中国首次和欧洲国家签订自贸协议。如果能和经济地位更加重要的瑞士签订自贸协定,无疑又将前进一步。
舆论据此认为,可以通过这种“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路线图,树立成功样板,逐步建立更多的自贸区。虽然瑞士不是欧盟国家,但瑞士与欧盟已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中国与瑞士达成自贸协定,为中国与欧盟展开双边自贸谈判提供了经验和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