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宋泓:WTO多边机制已被边缘化?
2013-04-10 来源: 财新网
2001年正式启动至今,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已经步入第12个年头。由于各国无法在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更大幅度削减进口商品关税等方面达成一致,谈判几度无限期停滞。
多年前WTO总干事拉米就宣称,多哈回合谈判已完成80%,他在2011年4月提出的达成“早期收获计划”虽获得广泛赞同,但哪些内容可以列入其中,各方仍争执不下,“早期收获计划”的最后期限多次延迟,目前寄希望于今年下半年的部长级会议能达成一致。
有研究人士对此并不乐观。
多哈回合几经波折,让各国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兴趣大减,纷纷转向双边协调机制,区域贸易协定、双边贸易协定呈喷发态势。仅在亚太地区,除了原有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近年来中日韩分别与东盟达成自贸区,美国在这一区域大力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此外,东亚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和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均于2013年启动。今年年初,美国和欧盟宣布将推进《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谈判,一旦成功,将建成全球最大的自贸区。
多边与双边贸易关系再成国际间讨论话题。区域、次区域经贸协定与多边机制是何关系?TPP、TTIP等双边协定的兴起,会不会使WTO边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暂时的困难不能冲减掉我们对于全球多边机制的信心。无论如何,多边平台和机制仍然是解决全球重大问题的主要渠道。
这一观点与中国商务部此前的表态一致。包括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副部长王超、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内的多位官员今年多次表示,目前的区域贸易协定都是以多边规则为基础的,中方对区域经济合作持开放和包容态度,世界各经济体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一体化路径。任何自贸区谈判,都应秉承非歧视、包容、透明的原则,对多边贸易体系和多边贸易规则形成有益补充,而不是替代。世贸组织(WTO)仍应该是主渠道。
对WTO多哈回合谈判长期陷入僵局的原因,宋泓认为,主要是美国的目的没有达到,或者说美国未获得最大的利益,心有不甘而造成的。包括美国不愿意更大幅度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要求发展中国家更大幅度削减商品、服务和农业的进口关税等。
宋泓表示,TPP、TTIP等双边协定的兴起确实会削弱WTO的影响力,冲击WTO等多边机制,并对国际贸易制度建设以及规则构建造成混乱,增加企业交易成本。
但他认为,即使是在双边渠道中,现有多边机制的一些制度安排,比如,争端解决机制等也被纳入其中。
随着近期日本宣布加入TPP谈判,由美国主导的TPP已经有12个国家,而中国并未参与。宋泓指出,加入一个协定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的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如果没有达到而勉强加入会适得其反。对于TPP等,中国应该乐观其成,并淡定处之。他认为,积极推进本身的发展,提高竞争力才是根本,而不是跟着别的国家凑热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