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外贸资讯外贸时讯 > 正文

解读中国外贸的近忧与远虑

2013-04-17      责任编辑: 李欣         来源: 国际商报

<![CDATA[]]>

当前,转型升级的中国外贸正面临内外环境的变化,忧喜参半。忧的是,除了外需遇冷,贸易保护主义升级、TPP(泛太平洋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等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诸边贸易体制正形成气候。喜的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加力促成与中国的合作,传统市场美国放出回暖信号。

纷繁复杂的环境之下,中国外贸该如何清醒地前行?

TPP核心弊端:非亚洲生产网络关键成员

亚洲零部件进口总额在2009年达到10亿美元,证明其生产规模为全球最大。从不同国家对零部件贸易量的依存度看,其对亚洲的依存度接近60%,亚洲对美国的依存度仅有9%,美国对亚洲工厂的依存度为38%,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TPP的核心弊病在于它的成员均非亚洲生产网络的关键性成员,因而TPP的作用存在局限性。

更多学者发现,TPP对亚洲生产网络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在全球价值链方面,TPP对美国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北欧、欧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22种中间产品中,对中国依存度最高的是零部件,共16种,也就是说,其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比较突出的是电子、蓄电池,这些产品在整个全球供应链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日本依存度最高的零部件只有4种;对新加坡依存度最高的只有1种,是土木工程建筑商议商用机械零部件;对印度(依存度最高的)有1种,为珠宝;对韩国为零。可以看出,对韩国而言,与中国合作,其利益将获得最大化。进一步比较,22种零部件中,对亚洲依存度较高的零部件共12种,主要集中在纺织、电子、通信方面。对欧盟依存较高的零部件大概有9种,数量上亚洲胜出。亚洲的优势集中在电子产品,欧盟则集中在装备制造业。

日本在亚洲具备优势,但它的优势产品同欧盟与北美比,便不再突出。如日本的涡轮发动机、喷气发动机都与欧盟产品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对于日本而言,放弃亚洲市场,跑到欧盟做贸易并非明智选择。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额最大的零部件基本都到了日本,只有1种在韩国。日本出口额最多的零部件,也是最有优势的零部件,大多出口至中国。韩国最有优势的出口零部件不多,但最重要的市场仍在中国。

五大因素促俄中深度合作

中俄之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能源领域的合作,俄方今年将增加向中国的石油出口量,同时,中国要修天然气的管道,进口俄罗斯的液化气,要建设合资炼油厂天津项目,扩大核能、电力、煤炭领域的合作,天津天然气合作框架已经谈了多年,此次签订了框架协议,承诺在今年年底双方天然气合作达成协议,供气380亿立方米。

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推动了中俄经贸关系合作,开启一个新的合作时期,步入快车道。此次俄罗斯为什么表现出如此大的热情和激情?我归纳一下主要有5点:

第一,俄罗斯战略空间受到挤压。世界战略格局正在调整变化,特别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凸显,美国在俄罗斯的南部土耳其部署防御系统,在亚洲也在部署,这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形成了很大的挤压。

第二,在世界经济整体下滑的形势下,惟有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活跃,俄罗斯总统一再表示有意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东风,振兴俄罗斯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步骤。

第三,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特别是美国页岩气成功开采和利用。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大国,俄罗斯担心石油和天然气作为能源主体的霸主地位有可能发生改变。再加上欧洲经济不景气,能源需求缩减,俄罗斯有意寻求和扩大市场。预期今年年底,中俄有可能在天然气价格上达成协议。

第四,要加速本国经济增长。眼下俄罗斯获取外汇的两大产业支柱,一个就是能源,一个就是武器出口,这两样中国都需要。

第五,俄罗斯已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目前正处于入世后国内各项政策梳理制订期,中国这十年成绩辉煌,取得了正确的做法对俄罗斯有正面意义,包括反面的教训,俄罗斯希望吸取中国入世后有效的做法。

一季度海关数据呈三大亮点

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整体情况比较理想,进出口增13.4%,出口增18%,进口增8.4%,该数字好于预期,并存在亮点。一方面,民营企业出口比率上升,达32%以上。因为去年还停在28%、29%的水平,国有企业的出口已经降至18%;另一方面,中西部比例持续上升,东部七省市现在占比80%。数字显示,一季度中西部已经接近20%;最早东部11省市是占91%、92%。

另外,纺织、机电同步增长,这是结构变化的积极信号,说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在分化。我们接触到、听到很多企业处于困境中,甚至倒闭的企业也有,但从数字上看,增长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达21%,这就说明外部市场以及部分企业转型升级发生了良性变化。

除了三大亮点之外,多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外资出口比例持续下降,前年在51%,去年在49%,今年一季度已经降至45%,下降比例相对过快;二是加工贸易也相应回落,进出口的加工贸易现在剩下33%;三是目前讨论比较多的是对香港地区的贸易直线上升,这个现象应该是非正常因素。按一季度数据分析,香港地区是排在美欧日和东盟前面的。从年度统计上看却不太可能,应该是欧盟第一,美国第二,东盟第三。因为前年东盟超过日本,不可能香港地区排到前面。这里面应该有其他的因素,负进口因素,或是出口高爆因素,或与人民币波动升值有关。

如果剔除其他因素,今年外贸10%~12%的走势是可期的。

今年中美经贸前景审慎乐观

中美双向贸易与投资好于各自全球平均水平。回顾去年,似乎全是问题。从华为到三一、光复,再到网络黑客等等,但它们没有影响中美贸易的发展。无论中方还是美方的统计均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中国对全球的进出口增长速度。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增长速度也超过了美国对全球的进出口增长速度,所以,双方在对方的市场比重都略有上升。双向投资亦然。去年我国FDI的流入量比2001年减少了3.7%,但是从美国增加了4.5%,美国从全球的流入量减少了将近一半,但是从中国增加了80%。这说明中美之间接连不断的政治分歧和经贸矛盾没有能够改变增长的趋势。

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0,或超过一点。在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可以算得上“小康”水平,但这是低水平的小康。如果美国经济情况基本比较平稳的话,中美经贸关系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仍然审慎乐观。第一,合作仍然是中美经贸的基本面,而且草根基础非常强;第二点,我国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仍然存在;第三,世界经济增长下半年可能要好一点。目前在欧元区主要国家中,德国现在恢复了增长,法国停止零增长,所以可能会好一点。预计中美双边贸易今年增长速度可能达到10%,去年是8%,一季度同比增长10.8%。

美国重振制造业,利弊皆有。美国重振制造业有利于机电产业对美国出口,工业生产指数凡是已经超过了危机前高点的,像信息处理、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汽车及零部件从中国进口的增长速度更快。这说明中国制造还有比较优势。同时,它无法阻碍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现在的趋势是在销售地、消费地生产,因为中国的销售增长得更快,所以它对中国的投资不会减少,这说明了美国制造业重振和海外投资实际上是互补的。

倒过来,美国和东盟、日韩贸易额的总额加在一起赶不上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额,所以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分量更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