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外贸资讯外贸时讯 > 正文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狼多肉少”

2013-02-05      责任编辑: 李欣         来源: 中国企业报

    用“狼多肉少”来形容2013年的全球贸易格局也许再恰切不过了。 

    先说肉少,传统的进口大户欧洲和美国日子都不太好过,大量增加进口的可能性非常小;新兴经济体即使会增加进口量,但因其经济总量和进口总量的基数相对较小,对于整体外贸总量的拉动能力相对较弱。再说狼多,首先是东南亚和印度以及拉美地区国家以更低的成本在和中国抢夺传统市场;其次是日本通过货币放水政策在变相降低出口价格,增加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三是欧美等传统进口大国都在加强本国的产业优势再造,加强高端产品的出口能力。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出口增加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随着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的增加,中国企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培养出新的优势产业;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等潜在压力并没有消除,其他各种不确定性也会对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去年整体出口情况看,尽管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出口总额为19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较11月份的2.9%加快了11.2个百分点。但这种增加有许多偶然性因素在内,并不预示着中国企业的出口形势有了根本好转。 

    分析主要出口类别,去年出口金额增长最明显的是贵金属和玉米(2470,-7.00,-0.28%),增长分别为127.1%和117.2%。这些都是资源性和基础性产品,即使有出口市场,但大幅度扩大供给的可能性较小。而中国企业具有相对产业优势的机电产品、家电等下游用钢产品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如果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形势不出现根本性的好转,这种下滑趋势会延续到今年。 

    去年,虽然一些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和产业升级等方式,创造出了喜人的外贸增速,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增长还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中国企业出口要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必须创造出新的市场和新的优势产业,而这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和更沉重的代价。 

    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过去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更多是“抢骨头啃”,那么未来,中国企业则要更多地“抢肉吃”,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已经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转变成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这种竞争中,除技术、资本和人才实力外,发达国家还可能动用国家力量,采用各种贸易壁垒及各种经济、政治手段进行干预,使竞争局面和竞争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于掌控。 

    中国企业从总体上改变出口被动局面的现实路径有三条:一是把出口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二是培育和发展新的出口优势产业;三是开发和创造新的出口市场。而实现出口路径的改变,除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政府为企业创造降低运营成本以及产业升级的大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