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中西部倾斜
2013-01-15 责任编辑: 元峰 来源: 中国网
“目前中西部地区已设立了29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批内陆开放高地已经形成。”记者从海关总署了解到,目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吸引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载体,一些大型跨国企业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投资中西部的前提要求。2012年中西部地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重庆、河南和四川等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94.5%、54.3%和32.5%,其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用突出。
据了解,目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形成较大的外贸进出口规模、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逐步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境内外投资的重要载体,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的先行先试先导区。
同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据了解,重庆市通过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引进IT产业,改变了制造业以汽车、摩托车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电子信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设立后,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省份的产业结构得到改善。西安出口加工区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开展大飞机机翼等研发设计生产,成为波音、空客的长期供货商,航空转包产业链初步形成,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航空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此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还促进了本地就业和周边地区、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吸纳就业14.6万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带动区内外就业人数达25万。而重庆两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不仅辐射了本市大部分县市的产业,还带动了周边贵州、湖北等地的配套企业发展。富士康落户郑州综合保税区后,河南济源、南阳、洛阳、新乡、周口等地先后有60多家企业与之直接配套,关联企业超过百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