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空间还有多大?
2013-01-31 责任编辑: 邱刚 来源: 中国网
加工贸易不是贸易,而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因为,虽然加工贸易过程中体现了货品的进口和出口,但实际上货权始终是在购买者一方,而不是加工者。所以,我们一直主张在计算各国间贸易是否平衡时,应当剔除加工贸易形成的刚性顺差——加工费。如果这样做,中国的一般贸易将出现逆差,这将从根本上抹杀人民币的升值空间,而体现出人民币币值实际被高估,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实际上,从2011年起,中国政府就开始推动国际贸易计算方式的改革,并且在WTO参与的前提下,现在似乎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据报道,经济合作组织和WTO一起,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推出了一项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也称增加值贸易测算法,并于1月16日首度公布了反映这一方法的数据库。如果用这种新方法测算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平衡状况将被重新评估。
我认为,用“增加值”的说法更为准确。因为所谓的“附加值”指的是,在国际贸易中,某一商品在本国新增的价值。比如,中国从韩国进口了150美元的商品,然后在本土进一步加工,并最终以170美元的价格出口到欧洲。如果按照传统的统计方法,中国对欧洲产生了170美元顺差,而中国因此产生的对韩国的150美元逆差并没有体现在中欧贸易当中。但是,按照新的贸易统计方法,原本中国对欧洲的170美元贸易顺差将被分解为:韩国对欧洲产生了150美元顺差,而中国对欧洲只产生20美元顺差。实际上,中国的20美元顺差就是在中国本土创造的“增加值”。
我们已经多次看到,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理由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太大。这样的说法,第一,无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之下,美元的特殊地位带给美国的刚性贸易逆差;第二,无视国际产业分工和美国对华出口封锁带给中国的顺差刚性;第三,无视其它元器件生产国通过中国转口美国的事实,把中国加工出口美国的商品货值全部强加到了中国的头上。
所以,国际贸易统计方式的变革对中国意义重大。按照“增加值贸易测算法”,2005年美中贸易逆差将会缩减一半以上,由2180亿美元减少至1010亿美元;2008年的数据也会缩小40%以上。而刚刚公布的、以新算法计算的美中贸易逆差也将缩减25%。另外,德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将转为顺差,巴西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会减少45%,诸如此类的变化不胜枚举。
不过,我们还不知道最终中国的对外贸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结果,但我坚信,中国并不存在那么大的贸易顺差。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绝不是贸易强国,而仅仅是一个贸易大国。我们的产业实力、技术实力和贸易实力都不足以支撑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