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荣华:中企走出去的风险缘何增?
2012-11-30
随着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协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投资、经营、壮大。从2010年起,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每年超600亿美元,已接近我国吸引外资规模。据截至2011年底不完全统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3800亿美元,境外规模企业数量超1.8万家,外派员工数百万,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与地区。
大批中企走出去,除了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和收获投资的成果外,不少企业和投资也面临显著上升的政治与安全风险。风险上升的原因,可归纳为“两大趋势、一个不好的传统”。
趋势一:
中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撬动国际力量格局根本性变化的重要力量。中企走出去是伴随中国迅速崛起的大趋势进行的,因此中企的海外拓展行为已不仅仅是被理解为企业的个体行为,而是被视为或联想为国家行为的一部分。中兴、华为在美国频遭安全调查,这与中美的竞争态势有相当大的关系。
趋势二:
全球信息化和社会公民化发展迅猛。传统地看,一个国家重点工程与平民百姓关系不大,他们不掌握话语权,其影响极微,但在媒体“遍地开花”的时代,一个不经意的个体事件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疯狂演绎,可能迅速演变为恶性群体事件。前不久,在柬埔寨发生的撕毁西哈努克画像事件即是典型。
一个不好的传统:
除对上述两大趋势茫然不知外,不少走出去的中企还秉承着一个不太好的传统:重商业,轻政治、轻人文。一个投资项目能否成功,除了商业的考量,还要综合考虑到以下五个因素:
一、中国与投资对象国的政治关系、经贸合作整体状况;
二、投资对象国的政局、政策及法律;
三、投资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基调,以及其对具体项目的关注度;
四、投资项目所在地人文环境,包括项目管辖主体是谁、有无历史争议、当地文化传统、项目对生态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五、投资项目对该国产业及外国主要竞争者在该国传统利益的影响。
对任何一家企业或一个项目来说,完成上述五个要素的风险评估很难,而且成本很高,政府部门也不可能包揽包办,这就需要我国培育一批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切实服务的协会或非政府机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