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风险仍存 沪铜波动加剧
2012-05-31 责任编辑: Mr.War 来源: 期货日报
欧元区风险仍存,国内“稳增长”被放到重要位置,宏观面上外冷内热,同时,市场消费疲弱、供应过剩,政策对需求增长的刺激需要时间消化,后期铜价仍将振荡运行,且波动加剧。
希腊、西班牙银行出现危机,国家评级也被频频调低,外部忧虑始终存在,沪铜虽企稳反弹,但力度尚小。目前铜市空头积极出局,多头并未展开反攻,反弹的持续性堪忧。
欧元跌势难止
随着希腊二次选举的临近,市场对希腊的前途忧虑进一步加深。对希腊而言,不退出欧元区,财政收缩以及接受救助就是饮鸩止渴,而退出欧元区,恢复其自身货币并大幅贬值,从长远看有经济复苏的可能。然而,欧元区伤不起!希腊退出将对欧元区其他国家造成负面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当其冲。此外,希腊退出造成的恐慌还可能在南欧国家引发挤兑浪潮,欧元区金融系统可能陷入瘫痪。6月份欧元难有像样的反弹,下跌趋势难改。
国内QE2传闻四起,官方辟谣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家发改委网站的信息显示,近日重大项目审批速度明显加速。“稳增长”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发了市场对后期信贷进一步放松以及降息的猜想。然而,各部委辟谣声起,否定与2008年的4万亿雷同政策。6月份只是投石问路阶段,难有实质性的利多政策出台。在对商品的影响上,更多是来自投资者信心层面,真正影响到实体经济消费层面时间尚远。
消费疲软,供应过剩
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电解铜产量为46.36万吨,同比增长7.45%,绝对值依然处于高位,后期由于几大冶炼厂新产能逐步投产,月产量有望保持高位。净进口开始减少,只有24.5万吨,相比3月份的31.8万吨有所减少,然而相比去年同期的11.5万吨,数量仍然巨大。整体的表观供应量为71万吨,环比有一定的下降,同比有近30%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的月出口量基本维持在2万吨,这主要由于国内负价差较大,且融资需求较旺。眼下负价差急剧缩窄,出口量将逐步减少。另外,闹得沸沸扬扬的软逼仓事件未果,平衡地区间供应的内在需求减弱,之后要出口并不容易。1—4月份铜市累计表观供应量高达300万吨,按照去年的780万吨计算,目前已经有40%的量,如果消费在去年的基础上没有增长,过剩局势将更严重。
电解铜的原料一个是铜精矿,一个是废铜。4月份铜精矿进口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废铜的进口则面临同比环比双降的局面,配合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形,后期供应继续偏紧。冶炼企业的加工费将被压得更低,冶炼产能利用率有望下降,铜的供应压力减小。
4月份铜材产量并没有保持3月份的高增长,同比只有11%的增长,环比甚至出现了微幅下降。电力电缆产量在3月份确实有较大增长,4月份却大幅回落。近期国家相关部委在讨论汽车产业刺激政策方案,后期铜材的消费量有望增长。高效节能平板电视和节能空调的补贴政策于下月起实施,该政策有望再次点燃消费热情,为经历了一段低谷的家电市场带来生机。铜消费的疲软状态能否改善依然需要继续关注政策的力度,如果在货币政策上有进一步的松动,消费或许能有较大改善,否则,小打小闹的消费增长敌不过供应的过剩。
宏观面外冷内热,基本面疲软不堪,政策的渗透作用需要时间逐步消化,沪铜将呈现剧烈振荡行情,短期将运行在53000—56000元/吨的区间内,且反复振荡的概率较大,隔夜风险进一步放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