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外贸资讯行情速递 > 正文

淡水河谷进军中国混矿业

2012-04-16      责任编辑: Mr.War         来源: 中国钢铁现货网

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布局中国到岸业务迈出第一步。截至4月13日,首批8万余吨混矿工作已在大连港完成,并成功找到买家。在此之前,有关淡水河谷40万吨自有大船停靠大连港的风波一直没有停息,此举被认为是“曲线”进入铁矿石运输领域。其中的“姻缘”,颇值得玩味。

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布局中国到岸业务迈出第一步。截至4月13日,首批8万余吨混矿工作已在大连港完成,并成功找到买家。

‘大连烧结矿’已经有了下家,虽然这项与中方合作的业务正式合同还没有签,淡水河谷方面对此事也不予置评,但混出的8.4万吨铁矿石,已经找到买家并将于本月底运出大连港。

在此之前,有关淡水河谷40万吨自有大船停靠大连港的风波一直没有停息,此举被认为是“曲线”进入铁矿石运输领域。其中的“姻缘”,颇值得玩味。

一波几折

3月15日,大连港矿石码头正式启动第一票8.4万吨混矿业务操作,效率为2000吨/小时,中国沿海港口铁矿石码头混矿业务第一单开工。

淡水河谷寻找中国港口作为落脚点实现混矿业务,由来已久。

据了解,早在2007年的时候,淡水河谷方面就提出过要在大连港做混矿业务,大连港内部人士乔海回忆,当时铁矿石价格偏高,不太好销售,“淡水河谷是我们的长期客户,当时在拜访客户的过程中他们提出做这项业务的。”

然而,到了2008年,中国的铁矿石需求大幅增长,攻守之势易手。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累积达到2亿吨,较2007年同期增长了22.5%。在当时,对铁矿石谈判的悲观预期,以及国内钢企产能持续增加等多种因素导致国内进口铁矿石数量猛增。

“随着这一情况的出现,在中国开展混矿业务的想法就不了了之了。”乔海说。

2011年下半年,中国钢铁行业出现大幅下降情况,“大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就又开始为合作的事情与淡水河谷方面进行接触”。据了解,当事方一共有三方,分别是大连港、淡水河谷和青岛一家公司。具体则是由大连港与青岛的公司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简称A公司,然后与淡水河谷方面谈判更加细致的分工合作。

2012年2月之前,淡水河谷方面向大连港提出混矿标准的最终条件,并对大连港方面按照其港口设备能达到的工艺要求进行了讨论。

“后来淡水河谷方面提出他们在阿曼混矿的工艺设备与我们是一致的,并在2月份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确认了配比的比例,将具体流程告诉了我们。”大连港相关人士表示。随后,大连港方面又进行了讨论,确认可以按照淡水河谷的混矿要求混合。“第二天我们就做了个试验,效果还不错,当时试混了1000吨左右。”

前述知情人回忆,会议三方都参加了,淡水河谷方面将这种混矿成品命名为“大连烧结矿”,并称已向自己的客户推了这种新矿种。

消息显示,此次淡水河谷在大连港具体的混矿应该是将7份质量的A货(品位在62-63,含硅3%与3份质量的B货(品位61-62,含硅7%混合在一起产生含硅量较低的大连烧结矿。“具体的品位可能有偏差,但7低硅:3高硅的比例肯定没错,这个混矿主要是改变了硅的含量,品位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上述知情人如是说。

同时,他还透露,该混矿业务还未签订合同,目前的情况是,淡水河谷先找好下家,有客户要就通知大连港方面进行混矿。“正式的合同应该也快签订了。”

而大连港新闻中心则称,混配后的矿砂除满足环渤海附近钢厂需求外,亦可销往日韩等国,预计年业务量有望突破100万吨,并表示这是“矿石加工领域取得的一项新突破,在全国沿海各主要港口矿石码头中开创先河,为大连港全力打造环渤海区域矿石分拨与贸易增值服务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