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暂关新闻站栏目> 外贸电子期刊> 进出口经理人> 2011> 2011年第9期 > 正文
UL:定义“绿色认证”
2012-01-07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绿色环保正在倍受重视。“对消费者来说,除了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等传统需求之外,在意识上,他们对于产品是否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也开始更加主动地选择绿色、节能、环保的产品,这也带动了制造商、服务商们在这一方面寻求认可的需求。”UL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周威方先生说。
“绿色”市场亟待拨云见日,第三方机构如何作为
“绿色”市场,大概从未像现在炙手可热,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步伐正如她的GDP增速一样,在全球也首屈一指。从政府的节能减排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到公众对于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从各类“非环保”和“非可持续”的产品和事件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遭到讨伐,到各类企业纷纷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产品服务与“环保”,“可持续”这样的标签联系起来,整个“绿色产业”一派繁荣。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与之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层出不穷的问题。大量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产品,大大小小不规范的、商家自制的、甚至伪造的绿色标签为这个市场的“绿色”蒙上了一层灰。在任何一个产业,从用于装修的建材、涂料及家具,到小婴儿用的奶瓶、吸管和塑料玩具,所有的产品都争相取得贴有“绿色”、“环保”这样的标签,因为只要跟绿色环保沾边,产品的价格就会提升,就会获取更大的利润。
一份来自UL内部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在针对20个国家的消费者进行调查之后,有80%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更为绿色环保的产品,而有32%的消费者称,他们已经开始并保持常常购买绿色产品的习惯。而跟他们的需求形成对比的是,65%的消费者认为很多公司都夸大了他们生产的产品在环保方面的性能和作用,38%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市场上的绿色声明令人困惑。这一点在国内没有例外,人们甚至对已经在国际上备受认可的绿色标准也表示怀疑。以如今在房地产和建材行业炙手可热的LEED评分体系为例,市场上有声音质疑:很多开发商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用于促进销售的金子招牌,而忽视了LEED原有对于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承诺。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标准和“绿色认证”?什么样的绿色声明是真正值得信赖并适合中国市场的?这个来自市场各方共同的呼声正是类似UL这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正在努力探索的。
从20世纪末开始,UL已经意识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市场中,消费者,厂商以及相关各方对于独立可靠的第三方认证的迫切需要,2009年,UL绿色环保认证(ULE)作为UL五大业务部门之一成立,而在此之前,UL已经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能效,环保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产品认证服务。如同117年前,UL的诞生是为了给公共用电设立安全标准,为相关产品提供安全认可,从而为保障消费者的用电安全提供基础,ULE也希望能够为产品以及厂商自身的环保和可持续性订立标准,为环保产品“验明正身”,扫除消费者在环保品牌和产品选择上的鉴别障碍。
“UL一直以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为己任,随着时代变迁,绿色环保也逐渐成为安全这个广义概念中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帮助产品提升技术安全性的同时,倡导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和绿色制造,促进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进而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长远目标, UL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周威方说。而对中国市场而言,30多年的本土服务经验,已经让UL充分掌握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新服务,帮助中国厂商和相关各方,快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国际先进的绿色环保体系。前不久,UL与LEED合作,推出可为LEED认证申请加分的认证检测项目,就是很好的佐证,周威方相信,随着这些新的服务在中国的开展,中国的建筑商,相关材料生产商能够从源头上理解“绿色”认证对企业和社会的长远意义,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定义绿色产品,小标识推动大产业
从“看起来”是绿色的到实质意义上的“绿色认可”,从成立之初,ULE就致力于通过不断充实的服务多样性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转变。这些服务不仅针对产品层面,还针对组织自身。2010年9月,ULE完成对加拿大绿色市场咨询公司Terrachoice的收购,增强了其在针对组织及产品层面的绿色环保市场策略咨询及认证的服务内容。2011年初,对北美室内空气质量认证领域的领导者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及其合作实验室——空气质量科学公司(AQS)的收购再次扩充了其服务领域。
发展至今,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能效认证,ULE还包括组织可持续发展认证(Organizational sustainability),可持续发展产品的认证(Sustainable Product Certification,SPC),环保产品宣称验证(Environmental Claims Validation ,ECV),室内空气质量认证及环保产品声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等。这些服务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应产业产品进行认证、测试和检验,期望从多维度为产品在绿色环保方面的性能提供认可。
以可持续发展产品认证项目(SPC)为例,它为制造商提供针对产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相关测试和认证标准服务。一旦产品通过认证,制造商将被允许在其产品外包装上贴有可持续发展产品的标识。2011年第一季度,消费电子品牌联想宣布旗下笔记本电脑ThinkPad T420系列产品获得UL可持续发展产品认证(SPC)的金牌认证标准,这也是笔记本电脑产品中首例获得该认证的产品,而金牌认证标准更是该认证体系三个等级中最为严苛也最受业界认可的级别。
另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环保产品声明(EPD)服务,据悉,这项服务是对原始认证服务的补充,也是一项广受国际认可的第三方验证。依据ISO标准,基于产品类别规则(PCR),该服务全面披露了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的使用,制造加工过程、实际应用过程、到最后废弃物的处理,每一个环节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数据都将被记录,包括产品中的可回收物和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为了得到这些数据,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测试报告也包含其中,并有专门的专家小组组成独立委员会对其数据进行核查。此外,这些数据还是全部对公众公开,让整个绿色认证环节变得更加透明。ULE的EPD是一项有力提升产品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工具。
“对消费者来说,除了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等传统需求之外,在意识上,他们对于产品是否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也开始更加主动地选择绿色、节能、环保的产品,这也带动了制造商、服务商们在这一方面寻求认可的需求。消费者有权利了解被贴上绿色、环保标识的产品究竟有哪些不同,并自行选择是否购买这些产品。”周威方强调。他同时认为环保产品声明(EPD)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对于那些着眼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长远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我们非常看好并大力推进这项服务的原因所在。”
联合领先组织,树立行业标杆
一方面,市场对于产品性能、透明度、可靠性以及对于第三方认证在制造商声明中扮演的作用愈加重视;另一方面,如何能够让已经建立起来的,代表实质意义的“绿色标识”快速被市场知晓和接纳,对已经在安全领域树立起权威的UL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
“得益于其国际声誉和与企业及机构建立起的长久信任关系,在每一项环保认证服务中,UL都寻求与行业标杆企业和顶尖机构进行合作,希望通过示范效应引起行业共鸣,从而设立行业应用标准,规范市场。”周威方这样表示。
他此前提到的UL在LEED认证方面的服务是有力佐证之一。2011年6月,ULE宣布将帮助建筑类产品获得LEED新近出台的试行评分项目——Pilot Credit 43的认可。它规定,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产品,在生命周期、成份以及其他环保属性方面都必须具备极高的性能表现且更加公开透明。ULE所提供的环保解决方案,如可持续产品认证、环境声明验证以及环保产品声明,可以帮助制造商满足LEED新规的要求。这种强强合作扩大了市场对双方的认证服务的深层次理解,尤其在中国市场,针对LEED面临“水土不服”的市场质疑,UL的本土经验将对相关厂商在理解和实践方面都有所帮助。
在消费电子领域,也是在2011年6月,ULE发布了全球第一版汇集各方智慧,专门针对移动电话可持续性而起草的环保要求,也是第一个专门用于评估移动电话对环境造成最低影响的基准。而三星新近发布的Replenish系列已成为第一款获得该要求“白金级别”认可的产品,这意味着其已经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最高环保性能要求。该要求通过衡量一系列相关因素来为移动设备设定环保标准,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敏感材料、能源消耗、制造与操作流程、对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影响、产品性能、包装以及产品监管。在为产品的环保设计和性能设立基本门槛的基础之上,UL对产品的创新与卓越性能进行评定,并使用标准分级的方法来奖励环保领先者,表现格外突出的产品将会获得最高级别的“白金认证”。
为了彻底消除市场对这一标准的疑虑,UL还发布了名为《移动电话使用材料的生命周期》白皮书,白皮书对移动电话制造中所使用到的化学元素与工程材料作了详尽的阐述,以帮助消费者和企业更好地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如何受到影响的。
在环保产品宣称验证(ECV)领域,LG成为首个获得UL这一认证的企业,UL希望通过向业界详细阐述这一认证的科学性, 严谨性和所涉及到的各项考量指标,来影响那些希望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企业。而在此前提到的与联想的合作则是在可持续发展产品的认证(SPC)方面的代表。在UL十分看好的环保产品声明(EPD)领域,UL正在为包括商业打印机领域在内的产品门类研究和设立新的标准,相信在不久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标准和认证服务的推出如何有益于“中国制造”加强国际市场的“绿色”竞争力。
据了解,UL与这些行业领头企业和机构的合作还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展,涉及的方面包括新标准的制定以及新产品研发方面的应用。“我们希望,这些正在不断完善、拓展之中的,被严苛定义的‘绿色认证’和‘绿色标识’能为市场规范起到关键作用,”周威方说。我们愿意相信,随着UL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努力在市场透明度,产品性能等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将“绿色”从无形的概念变为有形依据的过程中,绿色市场也将走向成熟,为消费者所真正接纳,从根本上惠及市场的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