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暂关新闻站栏目外贸电子期刊进出口经理人20112011年第7期 > 正文

从量化宽松政策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2012-01-07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近一段时期以来,有一首名为《忐忑》的歌曲迅速流行起来,我们对“忐忑”这个词或许有了更多的领悟。联想到当今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于前段时间价格暴涨的担忧比较适合用“忐”来形容,而对于价格暴跌的担忧则更适合用“忑”来形容。从目前来看,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担忧则表现为既“忐”又“忑”。究其原因,根源还在于美联储对于是否将量化宽松政策持续下去总是没有一句准话。

 

举棋不定的量化宽松政策

  客观地讲,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就像是镇痛药,在短时间内的确会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创造一部分机会。例如,2011年2月美国的制造业生产指数从上月的93.1上升至93.5,3月的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70.6,比预期值高0.6,而3月份的失业率也由上月的8.9%降至8.8%,比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前夕的2010年10月甚至高出1个百分点。正如当时许多美国人所认为的那样,美国经济复苏走向明确,复苏的脚步比以往更坚实,美联储对经济的信心也得以增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也该到了结束其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事实上,即使量化宽松政策是一味镇痛药,也不能乱吃,否则效果也会打折扣。美联储在北京时间4月28日凌晨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与会委员同意维持执行中的6000亿美元国债采购项目规模和期限不变,并将按计划在2011年6月底结束。当然,美联储果真能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方面做到言必信与行必果,那么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杞人忧天了。

  应当看到,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不等于美联储斩钉截铁地拒绝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前不久,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在评估美国的经济表现时,用了“慢得令人沮丧”的字眼来形容美国复苏的速度,因此认为美国仍然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美国商务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只有1.8%,表明企业部门和美国家庭的复苏步伐仍不一致。其中,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同比上升1.4%,低于1.5%的预期值。4月美国营建许可经修正后较上月也下降1.9%。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字也表明,经季节因素调整后,截至5月21日,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1万人,至42.4万人。如此看来,对于美联储来说,要想完全彻底告别量化宽松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现阶段还很纠结。在6月30日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到期后,也不排除美联储直接或者以某种变相方式间接出台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联储是否会进一步出台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倒不是因为全世界的人都有闲工夫去为美国经济前景操劳,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他国家许多人怕美国经济衰退会殃及池鱼。因而,美联储果真要在货币政策上有什么新举动,必然会令外界坐立不安。

 

大宗商品价格的“忐”与“忑”

  正是因为美联储在是否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这件事情上态度含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才令人忐忑不安。

  直接来看,如果美联储近期能够抛出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显然会从基本面上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构成利好。

  现在看来,只要美国过分依赖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发生根本变化,无论美联储抛出多少轮次的量化宽松政策,都不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出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反而会对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吸食成瘾”,最终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由此可见,今后一段时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取向也需要像中国一样在“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游弋,因而,美联储近期抛出或者不抛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既然基本面不甚明朗,那么,作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也不可能被过于看涨或者过于看跌。也就是说,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上蹿下跳的“兔市”。例如,纽约原油价格在因利比亚战乱之故摸高至每桶117美元高位之后迅速回落,随着日本地震、拉登被击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被捕等事件的发生,最近3个月以来,国际油价基本上是在每桶100美元附近上蹿下跳。截至6月17日收盘,纽约原油甚至跌至每桶93美元。

  美联储在是否继续贯彻量化宽松政策上举棋不定的后果很严重,除了基本面之外,也从资金面上影响到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金融衍生品最丰富、交易最频繁的国家,使用金融衍生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投机而言,美联储如果告别量化宽松政策,难免会从资金供给上产生某种程度的釜底抽薪效果。现在,美联储在是否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问题上态度不甚明朗,国际市场上针对大宗商品的投机方向也自然会出现分歧,做多行为与做空行为交替呈现,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自然会表现得更加令人忐忑。

  除此之外,美联储在是否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上态度暧昧也影响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题材面。迄今为止,无论是出于套期保值的需要还是出于投机的需要,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汇率、就业率、贸易收支、资本市场等题材变化做出反应。现在看来,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能延续下去尚不明朗,这一系列题材也自然不会明朗化,国际市场上针对大宗商品的做多行为与做空行为也均会有所收敛。

  当然,现如今国际市场在大宗商品价格上的令人忐忑态势成因复杂,因而,也不能简单化地将这笔账完全算在美联储身上。事实上,量化宽松政策的去留难定只不过是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关键性因素。事实上,还有诸多因素造成了当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忐”与“忑”。

  一方面,从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构成利好的方面来看,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对当今国际市场价格走势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从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构成利空的方面来看,中国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特别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甚至为此将年均经济增长目标从8%降至7%,此举也无异于给针对中国需求的炒作行为泼上一盆冷水。当然,欧债危机的蔓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际市场上针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热度,不利于在国际市场上支撑起大宗商品的价格。

  近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去与留归根结底还是要美联储说了算。然而,联系到当前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走势,尽管美联储的话语权很重,无论是“忐”还是“忑”,美联储还不能说就一定有本事将一切事情都能够单独搞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