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暂关新闻站栏目外贸电子期刊进出口经理人20112011年第3期 > 正文

双登:求变新能源

2012-01-06      责任编辑: 本刊特约通讯员 万森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工业与信息化部最新出炉的201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揭晓,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双登)位居榜单第46位,比2009年前进了3位。在市场的浪潮中摸索与跳跃,双登已由“传统蓄电池制造商”向全球的“新能源系统方案提供商”迈进。

1.jpg

推出示范样板

 

说到新能源,就不得不先提一提双登的办公大楼。双登4层高的办公楼骨格奇异。纵远观看,对称斜拉式设计构成为大楼的主线条,有如科幻电影里的太空基地;高处俯瞰,造型更像一个巨大的蓄电池。

 

“其实这只是外形,我们办公楼最大特点是8000平方米大楼的照明、空调用电等全部由大楼自己产生,实现了能源自给。”集团营运中心计划物流部的陈荣明介绍说。

 

2009年8月25日,双登办公楼正式启用。陈荣明所说的“能源”全部来自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而整个能源采集、储存、转换系统均由双登自主开发。

 

陈荣明解释说,办公楼所有能源由楼上的太阳能和地下的地源热泵系统提供。尤其是地源热泵系统的165眼深井深入地下达80米,通过这些埋管以大地为热源或冷源,对大楼进行制冷或制热。能量交换后,大楼夏天室温保持在26~28℃,冬天保持在18~20℃。

 

集团营运中心计划物流部总经理贾文表示:“双登大楼内没有一台空调,但完全可以满足恒温需求。整个能源系统的设计使用寿命25年,预计10年左右可收回全部投资。”

 

大楼楼顶有2块超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两侧则辅以小型的风能发电机。模样奇特的双登大楼,一出现就吸引了当地人们好奇的目光。

 

很快,江苏省第一条风电光电互补路灯街在梁徐镇建成了。全长1.2公里,配备50盏风光互补路灯。每盏路灯顶端装有个小型的风能发电机,中间是一块太阳能板,下方则是路灯。平时,风能和光能发的电可同时储存于埋在地下的蓄电池内。而单太阳能一天发的电,就可供照明3天。

 

新能源办公大楼和新能源路灯是双登推出的一个“示范样板”。眼下,与双登“攀亲”的不止梁徐镇。在得知该公司风光新能源系统后,不少单位前来洽谈要求“上马”这样的新能源路灯。在姜堰市,全长6.6公里的市重点工程—溱湖大道二期的道路两侧已装上了380盏双登新能源路灯。

 

圈地通信市场

 

双登的主要客户,有着显赫的名字: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中兴、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易达、台达和艾默生等。

 

据资料显示,双登产品广泛应用在中国各大通信运营商,在三大运营商市场多年来占有率保持第一的位置,国内通信行业平均市场占有率在25%以上。

 

1996年,中国联通自中国电信分离出来,双登迅速抢夺联通市场,当年便争取到60%~70%的份额。而在当时,对口联通服务的只有双登一家。2001年,中国移动诞生。这一年,双登专门在北京设立了办事机构,至2004年,就取得了移动相关市场25%的份额,产值约占20亿,往后才是中兴、华为等大型通信企业。

 

事实上,通信设备的后续电源生产当时在国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与之对应的则是国外产品的大量输入而形成的垄断。伴随通信业的发展和裂变,打破国外行业垄断势在必行,而培育自己的蓄电池品牌,对于整个产业而言尤其必要。

 

中国通信业的发展给双登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在双登已持有的180多项专利中,涵盖所有规格的产品,所生产的大容量通信阀控电池、胶体电池、通信电源等产品代表国内最先进水平。其中,胶体产品各项指标通过第三方检测,各项指标超过进口产品,达到国际顶级水平,为国内通信高端市场取代进口产品起到了带头作用。

 

但在当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靠做通信配套起家的双登,至今仍未能完全摆脱“借力垄断”的影子。退一步讲,即使把双登当成一个优秀的制造企业看待,在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仅靠单一的商业模式,其持续盈利能力也是有限的。

 

确实,傍上中国通信产业,已使双登圈到了一块“地”,既然圈到了就一定会好好耕种,但这并不等于它不在其他领域寻求收获。

 

中国的通信业三足鼎立的局面业已形成,但双登高层基于对“危机”的思考,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突破之路。

 

走向海外纵深发展

 

2008年,浙江的另一家著名的蓄电池制造商—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上,公开将双登列为主要竞争对手。其意向书显示,双登已占据着全国细分市场名次的前列。

 

在双登各个工厂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一排排装配好的蓄电池产品行将出运。而在原材料仓库,成堆的铅锭被码成一行行整齐的队列。

 

陈荣明称,这些铅锭是铅酸蓄电池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成本也在蓄电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两年国际经济局势动荡,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双登同样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但产品出口仍呈现增长态势。

 

2009年,双登集团销售收入50多亿元,其中,国际贸易达6亿多元。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对双登产品采取型式试验的方式,来帮助企业产品快速出货。

 

赵永忠,泰州检验检疫局机电科副科长。自2000年起,他就负责双登出口产品的检验工作。据他介绍,双登前不久已被推荐为江苏出口企业分类管理一类企业。据他透露:企业产品虽然不少是自己出口,但多数还是跟着大型企业的产品“打包”走出国门。

 

赵永忠所说的“打包”,其实指的是双登产品为华为、中兴等企业做配套。

 

随着一些大企业扩步海外,双登趋步跟进。但在现实层面,这家江苏蓄电池制造商谋动的海外战略意图也渐渐浮出水面。

 

2005年12月6日,双登在英国伦敦“创业版”挂牌上市,当年成为了行业第一家,江苏省首家,中国第15家在英国上市的公司。

 

这不仅意味着双登谋动后找到着力点,其后近5年的时间,这一动作更被行业媒体解读为中国蓄电池制造商已经开始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双登抢夺的是行业的制高点。在国内主流通信运营商市场占据首位,又为全球30多个国家知名品牌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与Indus tower、Reliance、Airtel、Emerson、GE、Nokia Siemens等一批全球顶级运营商建立合作,持续开拓高端通信市场。

 

在“传统蓄电池制造商”向“新能源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双登致力于打造“国际化、高科技、循环社会型”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与电讯业、电信业的大规模重组相比,作为企业个体,双登在资产、研发、人事乃至机制的驾驭层面更为灵活;但从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上市时机的选择到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又从人事改革到全盘系统的再造,无一不牵一发而动全身。数十年间,在任何一个同行的眼里,集团总裁杨善基都是双登的灵魂人物。

 

掌舵科技开发企业,杨善基深知,以守势竞争必败无疑。杨善基本是梁徐镇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是乡镇农机厂的厂长,他带领15人接下负债累累的双登,开始了蓄电池的专业生产和销售之路。

 

闯上海,跑天津,上北京,下广州,在市场的浪潮中摸索与跳跃,双登产品也从最早的矿灯蓄电池生产进入到现在阀控密封电池尖端领域。目前双登又加大力度研发和生产工业电池、电动自行车电池、卷绕电池等一批新能源科技产品。

 

“每年,我们投入的研发费用在人民币2亿元左右,约占双登销售收入4%。不管是创造专利还是夺取市场,双登依靠的都是创新,而创新的实践主体还都是靠人。” 杨善基说。

 

在企业的发展中,双登成为业内首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同时还是相关产品行业标准的起草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