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暂关新闻站栏目外贸电子期刊进出口经理人20112011年第2期 > 正文

洞察国际经济风云

2012-01-06      责任编辑: 整理/岳小月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 于2011年1月15日在北京举行。代表们认为,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迅速探底和艰难复苏后,2011年将在曲折中缓慢增长。美国的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热钱冲击、资产泡沫与通胀压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应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与会代表针对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也提出了富有远见卓识的建议。

1.jpg

2011经济形势更加复杂

 

魏建国:2011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会更加严峻、更加复杂。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的趋势还不明朗,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还不得而知,新兴市场国家还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失业率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其他问题。2010年中国进出口从数字上看比较好,但是2011年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人民币的升值,二是原材料的上涨以及劳动成本的增高,三是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出现在欧美,而且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增多。所以,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时刻想到,中国不是10年前、更不是20年前的中国,它的一举一动,包括进口、出口、引进外资、走出去,都会牵扯到其他国家的经济。

 

最近,我和美国前商务部长交谈,我将其内容归纳为三点:第一,他认为现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是中国。美国所发明的东西——互联网、以美元为基础的世界货币,受益的全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第二,美国现在的态度是,既然我在经济全球化中享受不到好处,因此在WTO上后退,坎昆会议推迟、多哈回合谈判推迟,取而代之的是在短时间内尽快与主要的经济体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在最近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美国同韩国、拉美、俄罗斯都在谈,这一动向值得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中注意。第三,不再提贸易自由主义。知识产权问题、政府限制问题被放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外贸进出口高速的发展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个时候要冷静地看看。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车子速度太快的话,要做一些调整就很难,一个急转弯、遇到一个坑或者出现一个高坡就容易翻车。包括追求高速GDP,如果还这么高速的发展,而不注意整个国家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不及时进行调整,容易在这个时候翻车。所以,一定要把速度降下来,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左右看看,前后看看。

 

对欧债危机的影响要正确判断

 

张永军: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从2010年的年初到年末,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影响的讨论非常多,但是我个人对一些观点不是特别认同。首先,对于欧洲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在2010年4月希腊债务危机处在高峰的时候,很多机构和专家认为其有可能造成欧洲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甚至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我一直认为不至于造成那么严重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影响会逐渐地显现出来,但是,它和因大部分金融机构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流动性不足造成的金融危机有明显区别。

 

很多人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和欧元区的制度设计有关系,欧元能否存在下去可能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两面来看。一方面,欧洲的欧元区制度设计确实存在问题,比如很多欧元区国家已经没有了货币主权,这对于克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存在一些不利的地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欧元对于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发展还是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如从失业率来看,在这次危机中,美国的失业率从4%增加到10%左右,而欧元区整体失业率的上升幅度比美国小得多。

 

像冰岛发生债务危机一样,后来希腊、爱尔兰也接连发生了债务危机。因为冰岛不是欧元区的国家,在危机时就无法利用区域间的合作优势来抵抗危机,那时冰岛的情况就非常艰难。但是,像希腊和爱尔兰这样的小国,因为属于欧元区,却可以借助欧元区的整体性来应对危机,所以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它的优势所在。

 

欧元区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且现在它对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出来以后,反而可能成为推动欧元区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1.jpg

赞成人民币渐进升值

 

樊纲:美国的债务问题其实比欧洲还严重。尽管希腊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是13%,爱尔兰是12%,但欧洲平均算起来为8%~9%,而美国是10%;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欧洲平均是80%~90%,而美国则是100%。所以,美国经济不景气,要进一步刺激经济。最近它所谓的“强心剂”财政政策,只是延续了过去的减税方案,实际没有出台新的政策。所以只能依靠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有两类:一是利率政策,一是数量政策。因为现在已经是零利率,美国的利率政策没有办法用了,唯一可用的就是数量宽松。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采取这样一个政策也是不得已。对美国来讲,它是一个合理的国内经济政策,但是对世界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真正的影响不在6000亿美元的增量,而在于已有的存量,政策显现出的各种市场预期带来存量的变化。

 

第一,量化宽松政策一宣布,人们对美元贬值预期就开始增大,随即就是世界上各种大宗商品价格应声而涨,这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由于美国宣布这个政策,投资者会觉得美国经济还有很多问题,因此会有更多的投资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第三,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贬值必须由其他币种升值来实现。因此,就加大了人们对其他货币升值的预期,包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这个预期下,所谓的热钱就会涌入。如此一来,就加剧了世界不平衡复苏的状况,一方面是发达国家要么主权债务危机,要么是流动性一时还刺激不起来;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势头强劲,但面临着流动过剩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我个人一直赞成渐进性升值,没有人知道“一步到位”的“位”在什么地方。在世界各种大宗商品物价上涨的背景下,适当地加快或者提前加快一些汇率的升值浮动,也许有利于应对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在宏观上保持经济的稳定,在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再调整结构。我确实无法预期人民币到底升值多少,如果将2005~2008年作为参照系,每年升值了5%~7%。

 

中美双边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隆国强:中美关系最重要的是把握主流。在媒体上经常会看到贸易摩擦的报道,但一定要看到,所有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所涉及到的贸易额,在危机之前只占到整个出口额的0.5%,危机之后有所严重,但也未到1.5%。中美双边关系总体来看,现在是一个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美国可能会用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来要求 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开放市场等,我个人理解,这些摩擦还会有,但要看到更多的战略意义,也就是说,中美之间合作的空间远远大于竞争的空间,当然这个关系从长远来看会逐渐改变,也就是竞争的领域会越来越多,但是在可以预见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中美关系的互补性要远远强于竞争性。在中美双边汇率问题上,美国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会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升值。在过去的两年里,按照国际清算数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其实是保持稳定的。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那些和我们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像韩国、印尼、泰国等,它们升值的幅度远远超过中国。也就意味着尽管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在升值,但是我们比竞争对手升值得少。展望未来,进一步的美国量 化宽松政策还会推高我们竞争对手的汇率升值,因为这些国家的很多资本项目是开放的。而中国央行对汇率的干预程度和干预能力远远要强于我们的竞争对手,这说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有更大、更灵活的空间。

 

我觉得危机还没有结束,这场危机是一个洗牌的过程。对中国这样的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来说,一方面要认清危机发展的趋势去应对危机,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这样三五年之后,使得中国的综合实力、技术水平能够上一个大台阶。中国完全有这个条件,从引进来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兼具大市场和低成本优势的国家,所以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地区总部、产业活动,高端制造加快了向中国转移步伐。另一方面,这场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难得的“走出去”的机遇,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去获取自然资源、技术、品牌、国际销售渠道,所以,我们更重要的是把握机遇、抓住机遇。

1.jpg

关注以中印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新增长机制

 

张蕴岭:美国现在热衷于搞FDA,最大的举措就是参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亚太地区经济差别很大,要谈成恐怕不那么容易。如果把中国排斥在外,会对东亚到目前为止进行的合作努力产生很大的压力。温家宝总理已经明确讲,东亚要推动FTA,而且要从“10+3”开始。如果日本要参加跨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就没有办法和中国一起搞东亚自贸区,没有日本合作,只有中国推动也不行。还有东盟2015年要搞经济共同体,在搞成之前,它也不会积极。我想东亚自贸区的构建可能会缓一段时间。

 

其实,现在真正利用FTA做贸易的比例还不是很高,真正推动贸易的有两个因素:一是WTO已经开放的市场;二是各国的政策提供了各种的优惠,这个空间也很大;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经济本身的增加。

 

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国与东盟之间,进出口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将近40%。这是因为中国经济本身保持了10%的增长率,从而带动了地区贸易发展。从周边国家来看,现在中国是大部分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另外就是近些年来中国加强了制度化建设,比如中国—东盟自贸区,其带动作用明显。尽管目前利用自贸区优惠进行贸易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但是期盼非常大,最近一项调查显示,70%多的企业都希望能更好地利用自贸区开展贸易和投资。

 

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拉动作用的影响下,特别亚洲经济正在构建一个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新的增长机制。我想有两个含义:一是会对整个世界经济的结构带来很大的变化,二是创造一种以本地区发展为主要拉动力的机制在逐步形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