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网

跨境电商|外综服平台

 400-010-0660

首页 > 暂关新闻站栏目外贸电子期刊进出口经理人20112011年第4期 > 正文

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动双边金融合作纵深发展

2012-01-05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阴霾的逐渐消散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显得尤为瞩目,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双方搭建的金融合作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于2011年10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继续举办金融服务展和金融论坛,进一步推动双方金融合作向纵深发展。

 

    双边金融合作成效显著

 

  目前,中国—东盟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特别是金融业务、金融监管、地区性金融机制建设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6月底,中资银行业在东盟国家共设立了11家分支机构,东盟10国银行在中国设立4家分行和7家子银行。银行业务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中资银行机构与东盟各国银行建立的代理行、境外账户行已达150余家。在监管合作方面,中国银监会已先后与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盟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确保对互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共同维护双方银行业稳健发展。

 

  此外,地区性金融机制建设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国已与东盟多个国家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设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的货币管理部门签署了总额为33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贸易协议,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

 

    深层次推进金融合作刻不容缓

 

  虽然双方的金融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双方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大幅增长。在为金融合作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层次推进金融合作已经成为深化自贸区合作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只有完善和稳定区域内金融市场,打造长效的合作机制,建立区域内统一的金融体系,才能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整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加强区域经济实体的稳固性,推动合作关系的深化和发展。中国和东盟应该发挥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区域内投资贸易的发展;优化区域金融环境,建立统一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务实高效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此外,双方还要完善对话机制,加强在金融市场法制建设和监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研究适合区域内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开发新的金融品种,拓宽金融服务范围,逐步建立开放型、多层次的金融合作体系,共同维护区域内的金融稳定。

 

    博览会提供纵深合作平台

 

  在深层次推动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中,中国—东盟博览会无疑是最好的平台之一,期间举办的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也在深化双方经贸合作的金融服务机制、构建自贸区互利共赢金融发展新格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博览会金融服务展以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为主要方向,主要展示金融企业、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等内容,为参展参会机构获取国内外最新金融信息、寻找合作商机、共同应对挑战提供平台,吸引了中行、工行、建行、农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越南西贡商信贸易股份银行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参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作为区域内为数不多的由“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主办的国际性金融盛会,金融论坛以区域性金融合作为出发点,还打造了一个具有全球开放性的研讨平台。论坛通过相关研讨活动,形成了《共同宣言》、《论坛共识》等,并建立了中国—东盟银行家圆桌会议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自贸区建设,深化银企合作,推动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银企“双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