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代铜”将有实质进展 高铜价压力有望缓解
2011-11-0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11月7日),在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边刚指出,在铜资源短缺和企业高成本的双重压力下,“铝代铜”在未来五年将有实质性进展,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据悉,尽管铝比铜更有价格优势,但由于铝性能总体还难以与铜媲美,使得国内更多企业并未真正付诸实践。
长期以来,铜供应面的短缺和消费的强劲增长,奠定了其价格上涨的基础,也让国内企业饱受成本压力。数据显示,目前沪铜的国内期货市场三个月报价57950元/吨,而在去年沪铜更是最高价达7万元/吨,且长期在6万元/吨以上的高位徘徊。而为缓解高铜价带来的压力,早在2001年,国内一些家电企业就已开始着眼价格更便宜的铝材料和工艺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即“铝代铜”。
目前,已有国内企业开始涉足“铝代铜”领域。康盛股份公告称,公司曾于7月13日与安徽金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 《招商引资协议》,拟在安徽六安市金安经济开发区扩建生产基地,总投资规模预计10亿元。
“这个项目主要在安徽进行,之前就有了意向性协议,现在已经在进行中了。”昨日下午,康盛股份投资者关系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地的产品主要包括钢代铜产品、铝代铜产品及电动汽车配件等。
对此,河南一家不具名铝企业高层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源短缺和高成本的双重压力下,“铝代铜”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现在铜的成本这么高,铝价仅为铜价的约1/5,‘铝代铜’将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效益,那就是成本的下降。”
与康盛股份等少数企业在“铝代铜”项目上的大手笔相比,更多的国内企业则保持谨慎甚至对此提出质疑。“我们公司因为没有铜的业务,目前没有听说公司研发或启动‘铝代铜’项目。”中孚实业[8.25 0.73% 股吧 研报]一高层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