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会前会-大宗商品与原材料:挑战与对策
2011-06-06
大宗商品与原材料将是11月G20峰会的议题之一。6月14日欧委会欧洲政治咨询局(Bureau of European Policy Advisers,BEPA)专门就此议题举办研讨会,欧委会主席巴罗佐、法国总统萨科齐、欧委会相关委员及各国监管机构和智库参会。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一、大宗商品市场新特点 十年前大宗商品普遍拥有价格峰值(price ceiling),但是,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一再攀高,而且波动性变大,大宗商品市场出现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特点。大宗商品已经作为投资组合中的一种资产。过去相关度不高的大宗商品之间,如铜和玉米之间,出现高度相关性,反映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基于基本面,而是基于金融因素。大宗商品市场不仅有对冲者(hedger),也出现了大量投机者(speculator)。
二、波动性变大主要原因
1.结构性因素。近几年,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上升,而供给受限,引起供需结构不平衡。 需求增加。不少发达国家参会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调整增长带来对原料需求的大幅增加。此外,生产材料多样化,以汽车为例,过去可能只需要三四种生产原料,但是现在可能需要数十种原料。对农产品而言,生物燃料的使用也增加了农产品需求。
供给受限。一是生产受限,原料开采和生产的项目融资比较困难,同时开采和生产项目面临较多的社会责任,生产地政府往往要求生产商进行昂贵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原料生产成本。二是原料产地政治动荡,如中东北非的动乱影响原料生产和供应。三是出口限制使原料供给受限。此外,农产品生产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金融市场因素。一是大宗商品实体市场和金融市场透明度低。二是大宗商品交易越来越少基于基本面,越来越多源泉于金融因素,当机构投资者将大笔资金投入到容量较小的大宗商品市场时,便会引起剧烈波动。三是羊群效应(herding effect),在信息较少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最优选择就是从众,彼此学习,易扩大波动(此类交易者被称为massive-passive trader)。四是高频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e)使波动的幅度更大和速度更快。
三、解决办法
大宗商品价格高和剧烈波动不利于经济发展,高价格破坏性尤其大。与会者给出如下解决方案:1.提高市场透明度,包括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透明度,要求相关方公布市场数据。欧委会内部市场与服务委员巴涅(Barnier)正在准备关于市场透明度的倡议。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2.寻找替代品及开发再利用技术,发展绿色经济。由于绿色经济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特点,制定支持性社会政策将尤其重要。3.进行战略性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对原料储备、物流、交通等方面的基建投资。建立缓冲机制和安全网。4.加强国际合作。
四、涉华言论及回应
1.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有关人士指WTO多哈回合谈判对出口限制涉及不多,批评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措施。中方与会者回应,稀土开采和生产存大巨大的环保问题,如果把环保成本加到稀土价格中,恐怕相关方面将不会再进口。
2.中国推高大宗商品需求。有关人士指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增长推高了大宗商品需求。中方与会者回应,发展中国家对原料的需求只占一部分,发达国家也消耗大量原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易单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